名人创业故事有哪些?5个励志创业故事
很多名人的创业经历颇为复杂艰辛但也更加励志,企业家的创业之路有时候和咱们想象的不一样,有的顺风顺水,有的是屡战屡败。大部分人都会有一颗创业之心,可以在有生之年经营自己的事业,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5个名人创业的励志故事,可以从中知道创业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5个名人创业故事
1.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老师
人生第一次在阿里管团队的时候,带了15个小员工,在此之前,她原来是一个老师,并非熟稔管理之道。
结果也确实很惨,所管理的团队,一个半月都没出过一单。
这15个下属就写了一张A4纸,联名上书说要fire掉她这个管理者。
吐槽这个管理者简直.....
这封杀气腾腾的“联名信”最后被递送到了高层的手上。
但当时她的领导找她谈话,却是这样说的:
丽俊(Cherry),有人反馈你做得不好,但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没有辅导你。
第一,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你拿笔记本过来,写清楚今天要干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打算怎么做,我来辅导你;
第二,每天晚上你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完的事情打勾,今日事今日毕;
第三,在任何公众场合,我都会支持你。
然后,在各大场合,这位领导每次都会说:
今天丽俊(Cherry)就是你们的管理,如果你们有人反对她,请你离开,我不会让(Cherry)离开。
多年以后,已经从主管做到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总经理的Cherry,回想起17年前,15个下属联名上书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种恨不得钻地洞的心情以及领导的处理方式,依然会心存感激。
2、许家印的传奇故事
今年63岁的许家印2岁丧母,38岁创业,51岁成全国首富。
做过掏粪工,舞钢工人,房产公司业务员,从3000月薪到25万,08年做房地产是被打工老板给逼出来的。
成立恒大,业务遍及全国然后公司上市,成为全国首富,投资体育,能源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资产达到二万亿以上,负债也达到了1.95万亿。
外界传言恒大陷入债务危机,不断变卖资产,这些都是恒大自救的动作之一,恒大即便面临困境,总体还不至于崩盘,因为资产还在,只是目前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一些。
3、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从负债2.5亿到500亿身家,真实的创业故事!有很多人说学到他一点的凤毛麟角就够用一辈子!这个人是谁呢?那就是商业帝国的传奇史玉柱!
史玉柱的创业史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1997年前,史玉柱要做中国的IBM,公司是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巨人集团大厦更是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不过最终失败了,留下一座烂尾楼,外加2.5亿元巨债。
史玉柱都负债2.5亿元了!他还能东山再起吗?他还真能!他直接跨领域去做了保健品,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熟知几十年的脑白金!保健品行业的成功让他成功登上《福布斯》大陆富豪第8位。
还有一个更神奇的真实故事,那就是史玉柱本身就喜欢玩电脑游戏,那时候陈天桥的《传奇》很是火爆,史玉柱也在玩,过分的是他利用地图bug,一个人同时在两台电脑上出现,赚了很多装备!所以他的传奇游戏号被封了!虽然说因为游戏漏洞成功申请解封了一次,但是解封后没改,自然又被封了,一气之下,史玉柱打算做个游戏自己玩,《征途》就出来了。更过分的是,征途做得比传奇还好,更受大众欢迎!
4、携程的联合创始人、红杉资本的沈南鹏
他曾分享过自己第一次创业的故事,那是在1999年底,他已经在德意志银行工作了几年,而且职场挺顺利的,同时他发现了互联网的崛起,于是打算从银行辞职创办携程。当时他的上司曾劝他,可以再等4个月,因为4个月后,欧元将会发行,到时候中国一定会推出欧元银行,沈南鹏也会因此受益颇多。
沈南鹏当时问了自己的合伙人,他们都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再等4个月,不知道互联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沈南鹏还是毅然决然的辞职创业,而他的上司曾预言的中国成立欧元银行,直到两三年后才发生。
沈南鹏说,如果自己当时选择再等4个月,那可能会随着行业发展不得不再等两三年,那可能就不会再有携程这家公司了。所以他自己从来没有后悔没等那4个月。
沈南鹏想用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心里有一个创业想法,如果你心中觉得有什么在召唤你,那你一定要马上去做,这就是创业精神。
5、白手起家的南存辉
他从白手起家一直做到了温州首富。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他意味深长地讲了一个故事。
创业初期,第一个月只赚了35元钱,但他沾沾自喜:“原来自己具有赚钱的本事啊!”当把产值做到1000万元的时候,由于经常被邀请参加县里和市里的一些会议,他喜不自胜,成就感爆棚。然而,每当看到人家在会上发言,而自己只是个听众和看客的时候。他心怀迫切,总是在心里问:“为什么不让我上去发言?”
当产值达到数十亿元的时候,他成了温州人的楷模,被媒体誉为“中国新兴民营企业的代言人”。他参加的会议越来越多,而且不再仅仅是听众和看客,更多的是让他发言。然而,此时他却完全变了,由原来的渴望开会发言变成了躲避会议,逃避发言。每当参加会议时,他总是把头埋得很低,在心里默默祷告:“千万别让我上去发言。”企业越做越大,他却越来越寡言。他说:“企业做得越大,我越感觉到惊涛骇浪,越感觉如履薄冰。若要企业成为能够迎击惊涛骇浪的不沉之船,重要的是埋头实干,而不是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