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婆qq群(上海富婆聊天记录曝光)
第一节
你好,晚上好,我是蔡。
平时上网的时候,经常能遇到很多皮肤白皙的女生。
他们大多才二十多岁,年纪轻轻就经济独立。
经常穿着精致得体,拎着豪华包,坐在高级餐厅里享受下午茶;
在异国小镇拍照;
入住各种五星级酒店;
每次看到这样的视频和照片,都觉得特别酸。
在20多岁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用自己手里赚来的钱环游世界。
我只能呆在家里写稿子,看着他们游泳,默默地赞美他们。
真的,羡慕又自卑。
原来,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过这样的“白”生活了。没想到,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刷新了我的三观:
我们通常看到的“白”可能是伪造的!
事情是这样的。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了一个名为“上海名人群”的微信群。在这个群体中,数百名女孩聚在一起拼各种订单。拼二人丽思卡尔顿下午茶:6人可拼,每人只需花85元即可享用。
“魔多的顶级下午茶。
宝格丽酒店:40人开一个团,每人平均分摊125元,这样就可以“住”在Modu的顶级酒店。
拍一张照片,反手一个朋友圈加酒店定位,配文:“经济独立很酷”。
连丝袜都可以拼:花个300块,一个奢侈品牌的logo就可以和这些丝袜一起出现在你的大腿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收到别人“羡慕”的目光。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上海名人群”邀请函白纸黑字告诉你:在这里,你只需要花500元就可以加入群,可以分享上层圈子的网络资源,和金融精英交朋友。
说白了,通过这种“打打闹闹”的方式,你可以花最少的钱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年轻独立的“名媛”。
然后,通过这个“名媛”形象,结识有钱人,挤进精英圈,从他们身上得到你想要的。
进入这个群体,你不必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媛,只需要把它包装成别人认为足够的“名媛”。
“上海名人团”曝光后,很多网友立刻嘲笑它:
“他们不怕抓的人也是一伙的吗?”
“三分命中注定,七分拼尽。”
令我惊讶的是,除了调侃,很多网友都表示支持这种“打架-打架”的行为:“人家没偷没抢。比起社会上的咸鱼,他们进步很大。”
“他们争取的是正版,比那些天天找盗版资源的人强多了。”
……
看完这些评论我都无语了。是的,他们没有偷,没有抢,也没有盗版。问题是,这种尝试依赖于设置虚假的人。
设、迷惑别人,以跻身更高圈层的行为,本身就有问题。 如果靠着包装自己,就能够获得捷径,走上人生巅峰,那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大家聚在一起,拼一拼,AA一下,人脉就得到了,圈子就进去了。
可是我们心知肚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就算走通了,靠包装和欺骗,去获取“人脉”,强行挤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也迟早会原形毕露,捞不到半点好处。
圈子不同,不必硬融。
第二节
专栏作者Kris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个女生,因为受不了男朋友的“人脉管理”思想,而选择分手。 男友是个社交狂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向别人索要联系方式,添加微信。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手机里有很多大人物的电话,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能搞定。”

在商场里购物,啥都没买,反而跑去要来了店面经理的电话,宣称自己也是做服装生意的,以后可以合作。 吃饭的时候,跑去找老板聊天,说自己的朋友也在做餐饮生意,有机会可以介绍他们认识,于是添加了老板微信。 就连陪着女朋友去报个英语班,也能在手机里留下英语老师的号码,为自己的“人脉”添砖加瓦。 然而事实是,男友根本就没有什么服装生意的渠道,也没有餐饮行业的朋友。 打电话给商场经理,是想让人帮忙给个折扣; 打电话给餐厅老板,是想让老板帮忙免去包厢费; 打电话给英语老师,是想让老师免费赠送几节课…… 得到的回答可想而知:全部被拒绝了。 人家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人脉,并不是挤进几个圈子、认识几个老板就能够建立的。 “人脉”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资源互换。 你必须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给对方带来好处,使对方得到同等的利益,对方才会愿意向你敞开大门,互惠共利。 融得进去的人脉,才叫人脉,融不进去的人脉,叫巴结。
第三节
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发帖求助: 这位网友一年收入只有7万,和老婆两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孩子3岁了,到了该进幼儿园的年纪,夫妻俩却在幼儿园的选择上发生了分歧。 老婆想要孩子读一年学费5万的幼儿园,她觉得,圈子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结识到更多有钱有势的人。 可是家里收入有限,根本负担不起这么高昂的学费。 因为这件事,俩人天天吵架。
无奈之下,他只能上网求助。

想要让孩子挤进更好的圈子里,获得更好的资源,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 可问题是,挤进去以后,未必就能像她期待的那样,“拥有很多有用的人脉”。 评论区里,有个网友的回答 ,获得了4万多的点赞: “我们家和你家是同样的情况。 当初在选择孩子的幼儿园时,我们夫妻俩人商量了以后,咬咬牙,把孩子供上了贵族幼儿园。 本来以为,交完学费后,总算能松口气了,却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2万块钱一年的英语辅导班,全班小朋友都报了,你报不报?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海外研学活动,半个月的行程要4万块钱,你交不交? 校运会、同学聚会上,别的小朋友穿的都是阿迪耐克,背的都是LV和爱马仕的包包,你买不买? …… 作为普通工薪阶层,你根本无法拿出这么多的钱。 可是,不报,不交,不买,你又让其他小朋友怎么看待你的孩子? 你以为自己是把孩子送进了贵族圈子里,可其实,你是亲手把孩子送进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一字一句,直戳人心。
所谓“人脉”,其实是你自己实力的另一种映射。 跻身到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却没有能够在这个圈子里扎根的实力和本事。 这样的人,最终只能榨干自己,成为炮灰。
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获取真正的“人脉”,拓宽自己的“圈子”? 有网友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 “圈子就像一块磁铁。 如果你是一块木头,那你是无论如何都融不进去的。 但如果你也是一块铁,那就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了—— 圈子自己会把你吸进去。” 也就是说,真正的“人脉”,其实是你自己。 如果你能够自我提升,让自己变得同样优秀,那么,即使你没有丰厚的资产和家底,也会有人慕名而来,主动将你带入更高层次的圈子里。 所以啊,与其费尽心思地去维系那些飘忽不定的资源,不如先修炼自己。 毕竟,想要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你也得先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