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违法吗(薅羊毛真的违法吗)
你体验过薅羊毛的幸福吗?
从系统“诀窍”中窥见利益
小丁是一个手工爱好者,经常在固定平台上购买手工制品,满足自己的爱好。不知不觉,小丁已经在这个平台上花了不少钱,于是小丁想办法“省钱”。
通过搜索,网友王介绍的小丁,“欧值”可以在平台上作为手持交易,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个“欧值”。小丁马上在交易平台上做实验,没想到成功刷到了“欧气值”。从那以后,每当小丁找到信号差的地方,他都会做同样的事情来获得平台的“欧气值”。发现大量亏损后,了解了一种针对该平台的“薅羊毛”方式——“卡信号”,在信号不好的地方反复抽奖不受次数限制,从而获得“欧气值”的返利。's手办交易平台迅速报警,声称部分用户利用平台漏洞非法获取大量“欧气值”,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经过调查,警方将嫌疑人锁定在小丁身上。
最终警方认定是一起预谋盗窃案,并进一步调查。
小丁最终将账户“欧气值”刷至数百万,折合人民币约47万元,而其所得也被其兑换为手办或直接提现。
但是,这种“薅羊毛”真的违法吗?小丁真的犯罪了吗?
其实“薅羊毛”的本质就是占便宜的心理。当消费者在特定时间以低价获得同样的产品时,商家也会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发动价格攻势,“双十一”、“618”等购物节都是一样的。豆瓣上还有一个“薅羊毛”群,分享讨论如何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商品,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水平。
“薅羊毛”都是违法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会觉得所谓的薅羊毛存在任何违法问题,那么,究竟什么形式的“薅羊毛”才会构成违法行为呢?
首先,针对小丁在本案中的第一次营利行为,他在第一次发现平台系统存在漏洞时,频繁获取系统提供的欧气值,应该是平台计算机系统管理上的失误,平台方应该承担责任。另外,本案中小丁后期的行为主观上具有侵占他人合法财产的意图,但尽管如此,其利用平台系统抽奖的行为并无不当,仍属于依据平台制定的规则进行的行为。既然行为合法合规,他所获得的利益怎么可能是非法的?
1. 获利行为合法性
其次,小丁利用系统bug获得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对平台造成了损害,应当予以返还。不当得利的本质是行为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得利益。小丁的做法虽然不当,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但也应该从道德层面予以谴责。如果小丁在平台索要后拒不归还,或者在平台发布此漏洞信息进行修复和宣传后仍利用此漏洞获取利益,则构成违法行为。如果将用户利用系统规则进行合规操作所获得的利益视为利用漏洞获取的“非法利益”,岂不是给平台指控用户违法犯罪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2. 利益返还的正当性
对于本案中小丁利用系统反复获取利益,其本身行为仍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的只能是其拒不返还的行为,因为平台制定的规则中规定了抽奖次数,因此超出抽奖次数获得的财款应当返还,倘若平台并未规定次数的规则,则无需返还。
最后,以3. 破坏系统,为例,去年在“净2020”行动中,姑苏警方侦破一起通过开发插件“代他人抢券”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件,合伙的非法“薅羊毛”价值200多万。这种行为属于破坏企业计算机系统。在对方不断修复完善制度的同时,恶意干预,编写程序获取非法利益,无疑是违法的。
一句话,“对于一些通过攻击破坏企业系统以获得优势或者利益的“薅羊毛”则可能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薅羊毛”本身并不违法,但是需要遵守一定规则,假若逾越规则获取非法利益,必然会承担法律责任。,和“薅羊毛”并不违法。没有人应该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