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格子铺联盟(格子铺变身新型商业空间)
经过近6年的整治,4月27日,位于北京西单路口东北角的原西单77街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亮相,并以“更新场”的新名称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在这里,从原来的格子店,变成了集潮流品牌、艺术沉浸体验、首店突出特色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空间。开业第一天,就吸引了包括年轻人、写字楼白领和老年人在内的各种客户。
专家认为,首店和旗舰店对消费者也有吸引力,但项目要注意不要搞全大卖场。“在有限的商业区域内,尽可能细分店铺的单元,让消费者一次读不完,每次来都能有新的东西,让他们玩得开心。”
开业首日吸引多元客群
4月27日,更新网站开通的第一天,新京报的一位记者访问了该网站。这里与西单地铁站出入口相连。从地铁站台爬上扶梯后,可以直接进入,也可以从下沉广场其他入口进入。
改造场地两层为圆形设计,LG层中庭有相当大的开放空间,装饰有艺术雕塑和水幕装置。此外,各种雕塑、绿色植物和花卉随处可见,还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品牌商店。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装修现场有近40个品牌,包括多家首店和旗舰店,例如在线名人中最大的HARMAY旗舰店、mainland China第一家好学高能店、本土设计师原创品牌精致旗舰店、北京第一家日式芝士蛋挞BAKE店。
中午客流明显增加。网上名人有几家餐厅、甜点和咖啡店在入口处排队。一些时尚的艺术装置经常被拍照。HARMAY的店里有不少顾客,有人在门口拍照打卡。
现场消费者包括时尚的年轻人,穿着正装的办公室白领,还有很多老年人。周边写字楼的白领利用午休时间,一起“早尝一口”。有人认为场馆缺乏实惠的大众餐饮,18元一个的芝士蛋挞是无法接受的。但也有人认为附近不缺“大食代”式的消费场所,有特色的品牌更有吸引力。以前常来西单的一对老年夫妇说,装修前对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现在很新鲜,尤其是可以去室外下沉式广场看花赏景。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更新地点连接地铁、下沉广场和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目前北京集地下与地下于一体的商业项目并不多,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与此同时,第一家店也在领先。“和HARMAY一样,它不仅是第一家店,也是网上名人的第一家店。这些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改造“提质减量”
更新场的前身是西单77街。4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装修现场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77街时期这里的经营主要以格子店的形式为主。2016年前后,整治的大方向是“提质降量”。“在整个过程中,牺牲了很多商业区。它最初的建筑结构是4层。我们重新规划了楼层后,现在包括车库在内共有3层。”
“西单是北京潮流文化发生的地方。更新站点主要面向年轻客户,强调整体风格的经典趋势,同时融合艺术与设计元素。”另一方称,改造场地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可出租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招商进度已达到100%。“这是一个相对小而漂亮的项目。商店只是想在一个小空间里扩展尽可能多的SKU,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建议细分店铺单元、实时更新艺术体验
赖阳指出,在整体容积率较小的情况下,更新站点要注意不要让其全部变成大店。“玩、吃、买,而不是有目的的购物。消费者应该能在这里找到一些不确定的内容,创造出新奇有趣的体验。装配车间在更新领域有一定的作用。总的来说,门店系统也要突出这样的可控性。在有限的商业区域内,尽可能细分店铺的单元,让消费者一次完成不了,每次来都能有新的东西,这样才有乐趣。”
同时,更新站点需要多思考沉浸式体验,加强艺术沉浸式体验的实时更新,带来更多的艺术展览等相关活动。“这一周,我看完了网上名人的打卡点和拍照。如果我想让消费者下周再来,我下周需要一个新的主题。”针对改造现场室内与地面空间的互动,赖阳认为可以在室外空间加入一些艺术画、街头艺术等设计,室内室外都可以打卡。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可以增加一些装置,夏天遮阳,冬天挡风雪。
新京报记者王和合影
编辑秦校对杨。